tokenpocketApp下载|大风歌和垓下歌

作者: tokenpocketApp下载
2024-03-17 02:26:10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百度首页

商城

注册

登录

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采购

地图更多

搜索答案

我要提问

百度知道>提示信息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返回首页

15秒以后自动返回

帮助

 | 意见反馈

 | 投诉举报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23】1034-029号     ©2024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知道协议 

如何比较刘邦《大风歌》与项羽《垓下歌》? - 知乎

如何比较刘邦《大风歌》与项羽《垓下歌》?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项羽刘邦汉朝楚汉战争史记人物如何比较刘邦《大风歌》与项羽《垓下歌》?项羽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刘邦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显示全部 ​关注者65被浏览117,125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17 个回答默认排序大象闹牙疼知乎堂祖传老西医 专治各类疑难杂题​ 关注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刘邦演唱这首歌的时候,正是刚刚平定淮南王黥布的叛乱,路过家乡,酒酣胸胆尚开张的时候,表达的是一种春风得意马蹄急,衣锦还乡归故里的骄傲,还有打完江山,如何坐稳江山,一统万年,享万世基业的隐忧。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这首歌,用词不雅,句式粗糙,而且就三句,典型的喝多了酒之后唱的歌,但是立意高远,胸怀博大,开篇就是大风起兮云飞扬,气势磅礴。刘邦演唱的这首歌曲,开篇就让你先进入一个雄浑伟岸、大气磅礴的情景,大风起兮云飞扬,让人直抒胸臆,豁然开朗,看世间沧桑变化,观王朝交替更迭。志得意满,踌躇满志,非常的高兴,一边唱还得一边跳,刘邦这时候就是一个普通人,跟咱们喝多了去KTV差不多。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衣锦还乡,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最大的荣耀,让乡邻们看看,当年隔壁的二狗,三胖子,现在成大事了,成为了邻居亲朋教育孩子的榜样,连项羽 都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但是到歌曲的末尾,一下子突出了刘邦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打下了江山,如何才能坐稳江山,让后世子孙享千秋万代之基业。这就是有远见,能够在功成名就的时候,不骄傲,不得意忘形,冷静思考,知道下一步的工作任务目标,不怪评价刘邦“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唱到最后,眼泪就掉下来了,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当时刘邦已经是一个垂暮老人了,曾经的老对手项羽自杀了,那些追随我的功臣,曾经在一起的好战友,有的死了,有的被我杀了,还有的隐居了,心中又有悲又有喜,终有梦,终有你,在心中,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放到现代,刘邦同学一定会站在舞台中央,高唱一曲“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反观项羽的这首歌曲,充满了人生的无奈,心无限的悲苦,虎落平原,英雄落幕。老实说,项羽的这支歌,比刘邦那首,文雅多了,提到了自己、提到了宝马,提到了美女,要放到现在,绝对是要用一辆宝马跑车,载着美女,拍一支MV的。但是他唯独没有提到的是自己的事业。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这典型反映了项羽的性格,刚愎自用,盲目自大,力气大只是匹夫之勇啊,可以做将军,也可以做侠客,但还不能做一个君主帝王。已然失败的时候,项羽还没有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天亡我也,非战之罪,”认为是运气不好才失败的,没有从自己用人不当—有一范增而不用 战略失误—没有定都关中 为人残暴—屠城毁宫,民心尽丧 刚愎自用—鸿门宴不肯杀刘邦等方面找一点原因。这就是项羽的性格,从来认为自己都是对的,看不起别人,性格决定命运。最后,行军打仗还带着自己的爱妾,虞兮虞兮奈若何?事到如今,还问自己的媳妇,这事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自古以来,成王败寇,项羽西楚霸王,一代英雄,就此谢幕。无可奈何花落去,英雄再无用武之地。项羽是一个英雄,一个明星、一个性情中人,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如果放到今天,项羽也会站在舞台中央,和虞姬对唱这么一首歌。大概就是:虞姬:你总说,是我的错,可你自己总太过自我,战斗的决定你总是自作,这样怎么能解开迷惑?项羽:错错错,是我的错,得胜的时候怎么不说,是我的无奈我也好困惑,你能不能不要在啰嗦,最好沉默!!编辑于 2019-02-03 14:08​赞同 279​​58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种蘑菇save the cheerleader,save the world.​ 关注史记写刘项都是对照来写。刘有“大丈夫当如此也”。项便有“彼可取而代之”。项有“若非我故人吕马童乎,我为若德”。刘便有“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项有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刘便有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项有辞世歌垓下歌。刘便有辞世歌大风歌。首尾始终顾应。是的,大风歌并不是什么志满意得的高奏凯歌。刘邦中箭将死,天下初靖,强虏在边,嗣子幼弱,诸将难信,此乃楚歌也,慷慨悲愤之气从中而起。编辑于 2020-02-14 21:41​赞同 28​​2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浅谈《大风歌》和《垓下歌》 - 知乎

浅谈《大风歌》和《垓下歌》 - 知乎首发于历史文化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浅谈《大风歌》和《垓下歌》排山倒海楚汉相争的主角刘邦和项羽都有诗作留世,分别为《大风歌》和《垓下歌》。《大风歌》是刘邦公元前196年所作。刘邦在征讨英布班师时,路过他的家乡沛县,略作停留。可以说是衣锦还乡,功成名就,宴请他的故旧好友。席间刘邦微醺,亲自击筑,唱出了这首留传千古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里,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就是三行,简洁、明快、气势磅礴。唱出了他的英雄气概,威加海内的伟大成就,同时也表达他对巩固政权的忧虑。当然是一首好诗。在此之前5 年,即公元前206年,项羽被困于垓下,在即将灭亡时也作了一首诗《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只有四行,同样简洁、明快、气势磅礴。唱出了英雄末路的无奈,他自己死不足惜,可是他的爱妃将如何是好?表现了他的丰富的感情,对爱情的忠贞。  这两首诗,具有大家风范,非等闲之辈所能为。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还是那句话:诗的好坏优劣,文采高低只在其次,主要是作者的感情投入,有感情的涌动、爆发。  项羽是一位悲剧英雄,他的失败曾经引起多少仁人志士的同情的婉惜。李清照的诗具有代表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到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为什么项羽“不肯过江东”?说明项羽的皮薄有自知之明,跟他起义的江东八千子弟兵,今已经不复存在了,他愧对江东父老,他无顏面对。因此他不能再回江东。这是项羽高尚的地方,也是他作为政治人物所不能有的性格特点,尤其是第一把手。那些最后成功的政治人物,大部分都是皮厚心黑者。这看出了项羽的不成熟,还是一个性情中人。刘邦在他的父亲做了项羽的俘虏,项羽以杀死刘太公为要胁的时候,刘邦,不为所动,说在吃其父肉时,要项羽别忘了给他留一杯羹。看看这是什么气度,什么心理素质?这一点是项羽所无法比拟的。编辑于 2021-01-29 10:52楚汉战争刘邦项羽​赞同​​2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历史文化讲解历史文人墨客及其历史

《大风歌》与《垓下歌》——对两位历史人物的钩沉 – 国学网

>

《大风歌》与《垓下歌》——对两位历史人物的钩沉 – 国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清话 » 《大风歌》与《垓下歌》——对两位历史人物的钩沉

《大风歌》与《垓下歌》——对两位历史人物的钩沉

王文杰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前者是刘邦的《大风歌》,后者是项羽的《垓下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力拔山兮气盖世”,两首歌,一开口都是出语不凡,语惊四座。

  

  刘邦,沛县人,因地而名,有沛公之称。项羽,下相人,《地理志》载:“临淮有下向县”,“沛国有相县,其水下流,又因置县,故名下相”。刘邦,项羽,两人同乡,喝一条河水长大的。难怪两人一开口就皆唱出了不同凡响的歌。尽管这歌声与现在远离两千多年,听来仍然还是那么慷慨悲凉,那么有穿透力,夺人魂魄。

  “大风起兮云飞扬”,先说刘邦。“刘邦,以布衣起兵,破秦灭楚而成帝业。在位12年,寿52岁而崩。他起兵沛县,提三尺剑,身经百战,百折不挠,留韩信,请子房,用萧何,打下了不易的江山。在他眼里,汉家天下都是他一手操持得来的。在他眼里,“大风”不是一种扑朔迷离的代言词,用不着和这种极具象征意义的飘浮物躲来躲去,而直来直去可以作比喻的就是他刘邦自己。“云飞扬”的“云”,就是指随风摆动、无不披靡的九州的一草一木、一臣一民。“云飞扬”,就是风吹草动,民随君动,“风”为何物,说得最明白的是那个叫蒯彻的人在说服韩信时用过的一句话,来形容汉时的百姓“天下风走而响应”,这里的“风”所指就显而易见了。难怪,一提起刘邦,人们即会想到一个“唱大风”的形象。

  “力拔山兮气盖世”,再说项羽。少有大志,“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理由是:“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开始修列兵法,为人所识。秦初商鞅欲变法时,在他万言书中对秦孝公说了一段以打动他主子的话:“论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不知商鞅这番至理名言是否对约150年以后才出生的项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无从考证项羽是否把这段格言般的谏词当作人生的座右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成大器者的人生起点无不是从超凡脱俗开始的,然后才有可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终结。所以后来才有了项羽24岁任命为裨将,“起兵八岁,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这样相当辉煌的历史。难怪,连修史的笔吏,在他们本纪一开始就留下伏笔:长八尺余,才器过人,力能扛鼎……如果不是充满敬佩之意,是无论如何也锤炼不出这样精湛句子的。寥寥几笔,人物活灵活现;高伟奇貌,山一样站在你面前。“一身轻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所以,从这样一个自诩楚霸王嘴里吼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盖世之歌就不足为奇了。

  两个豪杰吼豪言,两个壮士出壮语。这一吼一出,就闹腾了两千多年。

  这完全是个人的经历和命运所决定的。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富贵后衣锦还乡的一种张扬和外露,是光宗耀祖的一种展示和喧哗,是故乡游子对父老乡亲的一种告慰。人情最甚者莫过于乡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频(《渡汉江》)这个漂流在外的游子心中蓄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当他临近阔别故乡时,怎一个“怯”字了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用自己永伴终生的顽固故土之音,证实不老的故乡情结。“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在受降城闻笛声,表达了征战的军人在危难时刻心灵中唯一留存的是那份浓浓的乡情。“狐死首丘”,连动物在长眠地下都要脑袋朝着故乡方向,况人乎?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脉之源,血肉之根,那里有祖宗的陵寝,有同宗同族世世代代的奋斗和追求,有血水和汗水搅拌的土地,尽管有纠缠不清的是非恩怨,有残留在血管里的苦辣酸甜,有一辈子都不愿回首的心酸往事,有太多太多世态炎凉的牵挂,有没完没了人情世故的纠葛,但人们总还是死心塌地地留恋自己脚下的一方乡土,哪怕是一毛不长的荒漠,秃山野岭的穷乡,无人问津的僻壤,战乱频仍的废墟,毁于火灾的焦土,水患横溢的泽国,鞭长莫及的天涯,孤寂无人的海角。无论是圣人高官,或者是黎民百姓,谁人能逃脱向往故乡的羁绊?谁人没有故土难离的旧情?那里的一间老屋,一屡炊烟,一座庭院,一块石头,一方青冢,一棵桑榆,一句方言,一声鸡鸣狗叫,一阵蛙声虫鸣,一句土话俚语,无不缭绕着浓浓的乡情而令人梦魂萦绕。一缕袅袅茶香,往往会勾起故人对乡土的一往深情,林间随意飘过一片落叶,常常会使离人睹物生情、心有所感。

  不然,坐了天下屁股还没坐热的刘邦怎么那么心情急切地要回沛县?其实,再大的官也是人,是人,都逃脱不了人性的羁绊。人性者,人之本真之性也。项羽举兵不久,杀秦王子婴,掘秦始皇墓,“见秦残破,又思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绣衣夜行”,当时,有个叫韩生的人议论这件事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猕猴不耐久性,以喻楚人性躁)。项羽归乡心切,其实刘邦更切。《史记》上记载着一段极有人情味的文字:刘邦在唱完他的“大风歌”后,还“谓父兄”发了一通感慨。他说:“游子悲故乡……千秋万岁后,吾魂魄犹思沛。”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生死情:就是死后仍然“魂魄犹思沛”。当然,刘邦的这种还乡,是无愧者自导自演的一场喜剧。在这场喜剧中唱出的“大风歌”虽然语调有些凄婉,是感叹人生的火爆与苍凉,感慨岁月的匆促和绵长,感悟去日的温馨与忧伤,感怀生命的委琐与放达,但并不那么令人伤感,话里话外露出了成功者的自信和矜持。

  而项羽的“垓下歌”就叫人闻之揪心了。不然,为什么司马迁这样记录当时令人心酸的情景:在公元前202年12月的一天,项王困垓下,走投无路,四面楚歌,夜深人静,乃悲歌慷慨,吟“垓下歌”,“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一片呜咽。当时寒风凛冽,百草凋敝,与当事者大势已去的凄凉心境,交融一起。

  令人奇怪的是,我在读《纲鉴易知录》中发现,这本书有一段记载刘邦悲歌《大风歌》时的情景,与《史记》记载项羽长啸《垓下歌》时的境况,竟有惊人的相似文字,不信,实录摘来:刘邦还故乡,“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诸母、子弟佐酒,道故旧为笑乐”,酒酣奏乐,上击筑而歌,自唱《大风歌》,“于是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言不足而歌之,歌不足而手舞足蹈之。这是一个人感应了外界事物后从感情酝酿开始到逐渐生成再至高潮的一种外在的递进表现形式。飘飘然的醉态和手舞足蹈的诳姿最能代表刘邦的内心世界。这种得意忘形,与项羽的没落困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刘邦和项羽两个人的处境和心况截然不同,却同是“泣行数下”,和泪而歌。看来,人在最得意时离不开泪水和歌声作掩饰,人在最悲壮感伤时也同样需要歌声和泪水来宣泄。人自母体呱呱坠地后伴随着第一声啼哭后的是泪水,人在离世前用最后一点微弱力气挤出的往往还是泪水。原来,泪水是伴着人的一生的啊。血液是生命河床的激流,泪水是感情峡谷的川流。可以说,伴着泪水的歌声才是发自肺腑最动人的歌声,和着歌声的泪水才是从心灵中挤出最动情的泪水。人可以把喜怒哀乐藏起来让它们囚禁在幽深的心房里,可以把感情伪装起来让人真假难辨,但嗓子是感情四通八达的一条重要通道,眼睛这个器官是心灵最逼真的赝品。不然,人的歌声就跟猪哼哼几声一样可以称作引颈高歌了,不然,能流下泪水的眼睛和其他有排泄功能的器官就没什么两样了。

  由此看来,史学家都善于捕捉最为敏感、最能表达人的感情的两个字眼:一个是“泪”,另一个是“歌”。说明他们清晰地看到了泪水会对人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冲击,说明他们对音乐能给人感情带来跌宕起伏的作用有着深邃的理解。由此可见,眼泪是史家润笔修书必备的一砚浓墨。墨水记录了历史,可弄不好,墨水也可以颠倒黑白,掩盖真相,使历史的本来面目似是而非,使真实的历史人物模棱两可。可眼泪是透明的,会洗刷蒙在历史表层上的浮尘,还以历史真相,使人物清澈见底。不然,为何司马迁笔下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眼圈里竟会有那么多泪水?他用“易水之歌”写荆轲的壮士诀别,令“士皆垂泪涕泣”;在用“鸿鹄之歌”写刘邦晚年不得立如意为太子的痛苦心态,使戚夫人“嘘欷流涕”;在《项羽本纪》中又用“泣数行下”的“虞兮之歌”作为项羽生命的绝唱。这些都足以显示眼泪的绝妙之功。

  看来,用死人的磷火来照亮活人的精神世界是有困难的,可是,眼泪是可以弥补的。早已在两千多年前就成了骷髅的历史人物在泛黄的史书中因为得到泪水的滋润变得栩栩如生,看来,史家及其他们在史书中留下的历史人物随着时光迟早要褪色的,但眼泪具有超越历史、滴水穿石般的渗透力,它在人们心灵留下的痕迹,石刻一般,是不会轻易抹掉的。不然,司马迁用眼泪润笔使人物更加丰满、鲜活、深刻的写作手法不会被后来人一代一代地袭用,乃至近2000年后的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泪水流得更加淋漓酣畅,像黛玉,一年四季都在流泪,“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扯远了,我们还是续说项羽。“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项羽这是在指责他的马。这匹当时最著名的战马,跟随项羽身经百战,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他手下的兵,“无不一当十”,败在他手下的秦军个个“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这些都有战马作证。战马是战将的爱侣,每一次擂响冲锋陷阵的战鼓,不是紧随着一串叩人心弦的马蹄声?可到了乌江边上的这匹战马是“骓不逝”了,是这匹马老了?那只有“可奈何”的份了。实际上,这是为“此天亡我,非战之罪”找了一个客观理由和铺垫。

  走到乌江边上等于到了生命尽头的项羽,身边除了一匹战马,还有一个随他征战的美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军人,是和刀光剑影、金戈铁马联系在一起的。铁马嘶鸣,抖出了军人的雄风;青锋出鞘,漫出行伍出身的锋利。美人,是歌舞升平的象征,柔情似水的化身。军人和美人,是既有外在不同又内质有别的两种形象。可不管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军人与美人又总是抗拒不了命运的安排和抗争,纠缠一起,演绎出一世世的悲欢离合。就像一棵挺拔的松树旁,钻出一棵藤树,节外生枝,枝内长节,藤树柔曼的枝条,绕着松树强悍的躯干,风风雨雨,相依相偎。即使松树朽了,新绿的藤条仍然顽强附着松干,证实一个生命的和谐之美;即使是藤树枯萎了,高大的松树仍然用巨臂挽着枯藤瘦骨棱棱的手,昭示着一个完整生命组合一起所经历的圆满、缺憾。“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真的,战争不能没有军人,也少不了女人:惨烈的呐喊和娇巧的倩笑,浓浓胭脂和稠稠的鲜血,面对面地厮杀和耳鬓厮磨的亲昵,叱咤风云的传令声和枕边的绵绵絮语,散着寒气的刀尖和藏在发鬏里的银簪,雄壮的军乐和靡靡的艳曲,浩荡的大军和尾随其后的家眷,猩红的旌旗和妍丽的裙带,刀光剑影的寒气和儿女情长的温情……极不相容却极其和谐。不然,项羽为什么到生命最后时刻陪伴他的竟是一位美人,不然,就不会有霸王别姬的传说了。

  可以肯定,项羽临死前将最后一次说心里话的机会留给了那位美人。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以肯定,这一次的心里话,是项羽心里的剖白,甚至是人生的总结。平时,这个赫赫战将,振臂一呼,应者如云。那时候,出营时是连衽成幄,扎寨时请示报告者排队,望不到尾。而走到乌江边上的项羽,全军将士只有二十八骑,最后战成了孤家寡人。项羽这时只能空叹“虞兮虞兮奈若何”,对他的美人吐吐苦水。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怎么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他在问自己,在问美人,可美人能听懂他的话吗?她又是怎样回答他的?历史把这个千古谜团留给了后人,后人只能胡乱揣测,编撰出一串串传说和故事。可有多少依据呢?这是一个难猜的谜。惟其难猜它才独具魅力。

  这时的项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强弩之末势不能破鲁缟”,一个跪着苟延残喘的强硬之躯,到了生命尽头时刻,其平时砥砺出人格魅力和骨子中的豪气顿时释放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一点点可怜兮兮的怨天尤人的感叹和自甘暴弃的哀怨。不过项羽毕竟是项羽。唱完了《垓下歌》,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茫茫江水绝了项羽的生路。偏偏天无绝人之路,“乌江亭长檥船待”,此时的项羽,纵身一跃,乘船过江就可以躲过一劫,待东山再起。可项王笑曰:“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刚刚还“泣数行下”可面对死亡时,突然转脸笑了,一个“笑”字,又是神来之笔。这一笑,是壮士蔑视死亡、安之若素的笑,显示了每临大难有静气的坦荡和气节。这时,后面追兵到了,汉骑司马吕马童认出眼前那个“身被十余创”的战将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项羽时,惊呼“此项王也”!不料项羽却平静地说:“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用自己的头颅成全别人,要摘他的头颅邀功领赏,他却慷慨以赐!这是一个多么不合情理的事,但却偏偏理在其中。萧萧江水,浩浩长风,那把捅破多少对手胸膛、咽喉的利剑,终于在瞬间刃向自身———顿时,一个平静流淌几千年的乌江被鲜血染红,折腾个翻江倒海。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可惜,典籍中对项羽自刎乌江那一瞬间是否喊出了什么的细节未有描写,我常常窃想,那声音绝对应该列为诗的范畴,是豪放派、婉约派等所有诗派无法比拟的,是先秦的遗风,汉赋的绝句,魏晋的风骨,唐宋的力作都无法临摹的。难怪《史记评林》引吴贤齐的话“一腔怨恨,万种低徊,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辈,至此极矣!”乌江边上那个热血如注的身影——那是堪称一尊力的雕像,是力与美最大限度的呈示。乌江,是一个旧生命的杀手,也是一个新生命的产婆。胜利者有各种各样的胜利的方式,失败者却有着相同失败的结局。不过,有一种失败者是最值得称道的,他用最精彩的失败结局,给对手以悲壮的震撼和崇高的洗礼,虽然跪在你面前,但他产生的威慑能叫你站着的人惊惧胆寒;即使死去了,却活在你心中挥之不去;纵然咽气前无声无息,但留下的教诲叫人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这是早项羽时代59年揭竿而起的陈胜的人生逻辑,想不到又在项羽身上得到了验证。这种农民式的人生哲学多少反映了中国农民痛苦压抑、顽强抗争、孤注一掷的复仇心里和性格特点,其轰轰烈烈、光明磊落的一面,远远盖住了赌徒式的偏颇顽执的另一面,其两重性的悲剧效果更真实动人。

  楚汉分争,刘邦项羽二人之斗,不仅仅是武力的角逐,更是心力的较量。楚汉久相持未决,汉王复取成皋,项羽曾谓刘邦说:“愿与王挑战,决雌雄”,刘邦笑谢回答:“吾宁斗智,不斗其力”。8个字,再精确不过地概括了刘项二人截然相反的人格特征:项羽是一个斗力的无心人,刘邦是一个斗智的有心人。特别是描写刘邦当时的那一“笑”,这是司马迁刻画刘邦阴险毒辣的性格和复杂多诈的内心世界最为生动的一笔。一个“笑”字,初看,一览无余;再看,一览有余。说一览无余,是因为刘邦在“笑”中原形毕露,让人一眼看见了骨子里的东西;说一览有余,是让人觉得刘邦的“笑”中藏着什么东西,笑里藏刀,似笑非笑。狡诈多变的刘邦怎一个“笑”字了得?

  斗力,是项羽的长项;斗智,是刘邦的绝活。刘邦“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一入关,秋毫不犯,一身清风。把尾巴夹了起来的刘邦,摇身一变,从一个财色之徒,变成了正人君子。范增是个极有眼力的人,一眼看出了刘邦的野心,告诫项羽,这个人“此其志不在小”,嘱他严加防范。刘邦流氓无赖的丑态不但没有暴露,反而,正人君子的形象装得倒是象的。这是政治家之技: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避其锋芒,蓄养锐气;割舍个人之所爱,以避天下人之耳目;虽非本性,做给人看,用正人先正己的形象来昭示于世,取悦于人;能真能假,亦虚亦实,让琢磨事的人琢磨不透你要做的事,让琢磨人的人也琢磨不透你这个人,让有心人琢磨不透你的那颗心,让有情人也琢磨不透你的情,等等,对这一套,刘邦玩得太圆熟了———堪称合格的“斗智者”。

  中国人创造了东方最经典的格言般的语录并且将它精炼简化到了极致,叫“临薄履深”———即如临薄冰、如履深渊,它是宦海之人在沉浮飘摇中维系生命的经验之谈和切肤感受,它教给人深刻、诗化的人生哲理。诚惶诚恐的戒备心理是它内在的围墙,噤若寒蝉的表现方式是它外在的盾牌。无论是打天下的,还是坐天下的,任何时候都要想到上有泰山之倾,下有累卵之危。刘邦对这些熟烂于心,而极不善于巧饰自己的项羽就甘拜下风了。小时候,他目睹了秦始皇游会稽过桥时,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起兵后,他“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鼎盛之际也露出了衰相。五年后楚亡,“天下定于汉”。项羽忘了:政治家,不能尽情地“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任着自己的性子,“肆志宠乐”,为所欲为,该决断的要一刀两断,该割舍的不能藕断丝连。

  政治家要干成大事业缺不了应有的孤独的宁静。宁静是一种厚积薄发,一种与轻浮焦躁悖然有别的炼达和修养,是韬晦修身以避风波的精神镇静剂。善于把握自己感情、驾驭自己情绪的成熟政治家,才能从从容容地进入这一境界。刘邦深谙此道。鸿门之宴,险些成了刀下鬼的刘邦利用上厕所的机会暂得苟延残喘,与身边的谋士抓紧商讨逃离之计。沛公欲逃不忍,觉得就这样不辞而别似对项王不礼,不义,遂有回转之意。不料谋士樊哙劝沛公:“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刀都横在脖子上了,还讲什么礼不礼的?沛公一听如醍醐灌顶,“令张良留谢”,自己逃离虎口。比起这位能屈能伸的沛公来,项王就相距甚远了。他不懂得政治家的蹈晦之略,忍不下成大事者的尺蠖之屈;他爱憎分明,恨就恨他个死去活来,爱就爱他个轰轰烈烈;他讨厌工于心计、躲在角落里的小人,喜欢直来直去、光明磊落。

  在政治这条崎岖险峻的道路上,不会玩弄权术的人必然被权术玩弄最后成为政治殉葬品,这是一条规律。项羽就是没有逃离这条规律的悲剧人物。

  夺天下者必先夺人才。得人者难,得人才者更难。工于心计的刘邦是精于此道人。公元前206年的一天,刘邦选择黄道吉日,要用最高礼节举行拜军中大将仪式。消息传来,诸将皆喜,人人以为自己有份。“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满朝文武都知道,萧何追回了韩信,把他举荐给刘邦,称其为“诸将易得”、“国士无双”难得的人才。可军中多有不服者,一个靠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天下的人,既不能服众人之口,更难服众人之心。可刘邦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其实,韩信的根子原本是扎在项羽那里。用韩信自己的话是“臣尝事项王”,可没多久就改换门庭,投奔了新主子,最后,韩信对项羽的评价是8个字:“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他又是怎样评价刘邦的呢?他对刘邦赞许不已,五体投地。失去了韩信的项羽也后悔过,他曾派一个叫武涉的人,去说服韩信,可是晚了,韩信谢之曰:“臣事项王,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乘,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从”,两事其主,两种经历,得出两种结论:一褒一贬。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事实并不这样简单。我们应该具体分析一下项羽的“匹夫之勇”。

  要把项羽分析透彻就要对应地解剖一下刘邦。勇者,力也;和智对应。善于笼络人才,就要笼络人才之心,这是刘邦的一“智”。沛公起兵不久,路遇“亦聚少年百余人”的张良,两人一见倾心。沛公以张良为厩将,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成为刘邦打天下的良臣谋士。为了抓住人心,刘邦有时不惜矮人三分。沛公过高阳,一个叫郦食其的儒生,要献计于刘邦,门人挡见。谁都知道,刘邦不善诗书,更不好儒。客有戴儒冠来访者,曾被刘邦摘下帽子,“辄解而溺其中”,把小便解在帽子里当面羞儒。(溺者,尿也。尿有酸臭之意。窃以为,后来讽刺儒一类的书生有酸臭之说与这事有渊源)可这个郦生不信邪,非要登门见识见识刘邦。当他被引见入门时,他看见的刘邦在传舍(馆驿)里方“踞床”休息,四仰八叉,一副闲态,正“使两女子洗足”。郦生破门而入,揖而不拜,说“足下必诛无道秦,不宜这样踞床无礼见长者”。按理,沛公平素本来就看不起儒生,加上又这般无礼,肯定脾气大发。不料沛公立刻“辍洗而起”,彬彬有礼。从一个傲慢无礼的暴君之像陡然变成一个礼贤下士的贤主形象,俨然有“周公吐哺”的遗风。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对老祖宗传下来的古训,项羽根本就不当回事。项羽废黜旧制,杀了义帝,敢作敢为;而刘邦也恨义帝,他一心想当皇帝,岂容一个旧皇帝当道?可当义帝被项羽杀了后,刘邦亲自追丧,“哀临三日”,表现哀痛之极。刘项二人,一个是演技高明、把心包裹得严严实实让人看不透的演员,一个是无遮无拦的“直肠子”暴露于大厅广众面前。

  陈平对项羽的评价是“项王骨鲠之臣,不过数人”,所谓骨鲠之臣,就是那些口快直言的忠臣。意思是项羽身边没有几个敢说真话的人,因为项羽听不得人说真话。可刘邦就另一码事了。刘邦到了洛阳,大摆酒宴,酒酣耳热之时问:“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有两个捧臭脚的,一个叫高起,一个叫王陵,心领神会,立刻对答:“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立之,与天下同其与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刘邦听了两人的对答,非常得意,窃喜,却卖了个关子,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然后铿锵道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你看,整个一个推诚杖信以招俊杰的形象,而且有功不居,推让部下,多会笼络人心。

  政治家的心脏,是绝对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座设计复杂、材料坚韧、幽深莫测的城堡相比美的。政治家的心灵,应该是一口古井,它深潜不显,深藏不露,取之不尽,酌之不竭,虽外有四季,而内无寒暑,哪怕外面惊涛骇浪,井内波澜不惊。项羽不懂得这一点,因此,他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在他的生命走到乌江尽头时还没弄明白:斗力的绝对斗不过斗心的,无心人永远玩不过有心人。当项羽被困垓下,乃至最后面对乌江亭长劝他渡江脱身,他再一次重申自己的理由:“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在短短的一小段时间里,项羽为何絮絮叨叨,三复厮言。钱钟书老先生的分析太透辟了:“认输而不服气,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不服气,正是项羽的英雄本色!说明他至死还没认输。可谓死不瞑目。有人评价说他自负、自强、自信,但不知自尊、自责、自省。斯言极是。

  这就是项羽的“匹夫之勇”!莽撞中不乏豪放,粗犷中不乏坦荡,冒失中不乏奔放,一身野性但夹杂着旷达,满腹直率可充满了真诚,大开大阖,为人叹服;山高谷深,一目了然。它出乎本性,容不得一丝伪善;磊落直率,从不刻意伪饰;纯真无邪,很少外宽内忌;体任自然,没有一点造作。项羽啊,项羽,你不愿意卑躬屈节看人家脸色行事,容不得揣摩上司、投其所好的人在你身边恍来恍去;你爱兵如子,却不能爱才如命;你自己光明磊落,却容不得部属从谏如流;你时清时浊,清时一身酮体,浊时令人厌恶;你亦醒亦醉,醒时超群脱俗,醉时一塌胡涂。你这个“匹夫”,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叫人恨又叫人爱。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项羽的“妇人之仁”。

  鸿门宴上,觥筹交错,刀光剑影。此时有40万大兵的项羽仰仗兵多势广,而彼时的刘邦只有俯首称臣的份。不料,“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羽”谢罪,一席话赚得项羽推心留饮,前嫌顿释。这最紧急关头,樊哙闯帐,“带剑拥盾直入,嗔目视羽,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可见愤怒之极状。当年,巨鹿之战时,诸将见项羽“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现在,樊哙居然敢“嗔目而视”,如此冒失。谁想到,项羽莫名其妙地为这位壮士的仪表所吸引,并赐以酒。这里看出项羽为人处事的伦理原则,义,是项羽精神领域的最高境界,你不明不白地下毒手,不是反伤我一世英名?还哪有一点“义”可言。这就是韩信的所谓“妇人之仁”。刚肠义胆,心口一致,这种个性,对于权势之争,是致命的弱点,对于为人处事,是极其可取的。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这是一条古训。项羽设计的鸿门宴使很快就会成为刀下鬼的刘邦得以走脱,项羽却反成了后来的替死鬼。还是明《拟古乐府》说的好:“霸王百行扫地空,不杀一端差可取。天命由来归有德,不在沛公生与死。”真是天命?未必。项羽死了,可他还活着……

原载《解放军生活》2003年第10期

点击:25,764   发布:2011-03-09 15:19   责编:moon   来源:国学网

【版权声明】本网页中图片引用自网络的,如有版权方烦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联系我们】010-68900123

  

相关文章

·项羽《垓下歌》——失败者的悲歌

Comments are closed.

学史记----浅谈《垓下歌》与《大风歌》之比较 - 简书

---浅谈《垓下歌》与《大风歌》之比较 - 简书登录注册写文章首页下载APP会员IT技术学史记----浅谈《垓下歌》与《大风歌》之比较gweiwei关注赞赏支持学史记----浅谈《垓下歌》与《大风歌》之比较《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它动情地抒写了一个曾经让历史也为之惊叹的慷慨悲壮英雄的悲哀,令人动容兼动情。《大风歌》是刘邦这位开国君主的胜者之歌,它气势磅礴,雄浑动人。两首歌在历史上流传着同样动人的故事,让世人对两位英雄敬慕的同时,也对两首歌的创作背景、创作内涵带来莫大的兴趣。一、《垓下歌》的写作背景“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诗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垓下歌》。当时,项羽被困,误认为汉军已经把楚国全占领了,他慌张从床上爬起来,饮酒消愁。看着即将永别的美人,看着心爱的骏马,忍不住唱出了这首慷慨悲凉的《垓下歌》。此诗概括了项羽平生的业绩和豪气,表达了他对美人和名驹的怜惜,抒发了他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诗歌的第一句,塑造了一个举世无匹的英雄形象。所谓“气盖世”,是说他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任何一个人。尽管这是一种概括的叙述,但“力拔山”三字却显示了一种具体、生动的效果,所以在这一句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他把自己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然而,在第二、三句里,这位盖世英雄却突然变得苍白无力。这两句是说:由于天时不利,他所骑的那匹名马——乌骓马不能向前行进了,这使他陷入了失败的绝境而无法自拔,只好徒唤“奈何”。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他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一位美人虞姬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啮着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无比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虞姬也很悲伤,眼含热泪,起而舞剑,边舞边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和项王歌》)歌罢,自刎身亡,非常悲壮。《垓下歌》是一首既悲壮又豪迈的壮士之歌,也是一首既哀伤又柔情的情爱之歌。二、《大风歌》的写作背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刘邦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席间由120人歌唱助兴,刘邦击筑伴奏,气氛极为热烈。这首歌的前二句表现了刘邦踌躇满志之情,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这首歌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三、《垓下歌》与《大风歌》所体现的不同的思想内容两首歌各自表达的都是英雄的心声,但思想内容上还是有所不同。项羽被围垓下,夜间四面楚歌,项王在惊讶之余心生悲凉之感,这首歌表达的是项羽的个人自负,同时在大敌当前英雄的无奈,对爱马的无奈,对爱妻的无奈,更是对即将逝去的江山的无奈。《大风歌》是刘邦平定天下,回到家乡,受到家乡父老们的热情欢迎,酒席之上,刘邦兴起吟唱的,表现出了自己夺得天下难以抑制的喜悦心情,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思考,也是面对这个庞大的汉帝国如何发展的一种踌躇与兴奋。与其说是两首歌的比较,不如说是两位英雄的比较。项羽即使到了兵败身死的地步,内心不忘的只是自己的武艺、宝马和虞姬,他认为他的强大使得任何人对他的帮助都没有多大意义,没有一个人配作他的得力战友,这种傲岸无人可比,可谓天地间唯我独尊。这既体现了项羽的英雄豪气,但也体现了他的人格缺陷,仿佛自己失败仅仅是老天故意捉弄他而已。而刘邦首先想到的虽然也是自己,说自己衣锦还乡,威加四海,但很快就想到要镇守四方,还需要天下英才来辅佐自己,他的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部队的协同作战。他懂得如何利用这些部队,更懂得如何稳住这些部队。他意识到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部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是无法应付的。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部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然后再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陆续消灭。在这过程中,不免遇到顽强的抵抗。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敌方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并以胜利而告还。这就是两个英雄在为人处世上的差别,这种差别直接反应在自创歌的思想内容之中。 四、《垓下歌》与《大风歌》的共同特质无论是失败者的《垓下歌》还是胜利者的《大风歌》都是体现了两位政治军事大家君临天下傲睨万物的盖世豪气。两位英雄在失败抑或胜利面前都采取了用自创古歌来表达对自己处境的感慨。两首古歌都以前后对比的手法描述着自己的境遇,《垓下歌》是昔盛今衰之比,勇冠三军的楚霸王从前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如今却四面楚歌,孤家寡人;《大风歌》则是现在未来之比,刘邦当下玩天下于股掌,却对将来无法预料。这种不经意的正反对比更大大增加了两首古歌的悲情浓度。项羽有盖世身手,却无法保全情人把握现在;刘邦拥有江山,却无法延续家威左右未来。这是作为男人的悲哀,也是作为人的终极的悲哀。于是乎,一边是九尺汉子的声声奈何,呼告着失败男人的无奈,一边是人间主宰的苦苦追问,昭示 着成功男人的无奈。悲情---勾勒出两首歌的同一质感无奈---演绎出两首歌的同一基调纵有古歌浩然,亦见英雄气短。千古轶事,自有后人评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人面猴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沈念sama阅读 148,057评论 1赞 315死咒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沈念sama阅读 63,232评论 1赞 263救了他两次的神仙让他今天三更去死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98,663评论 0赞 217道士缉凶录:失踪的卖姜人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1,992评论 0赞 188港岛之恋(遗憾婚礼)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茶点故事阅读 49,949评论 1赞 266恶毒庶女顶嫁案:这布局不是一般人想出来的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05评论 1赞 183城市分裂传说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沈念sama阅读 30,849评论 2赞 282双鸳鸯连环套:你想象不到人心有多黑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11评论 0赞 175万荣杀人案实录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沈念sama阅读 33,059评论 0赞 222护林员之死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茶点故事阅读 29,695评论 2赞 226白月光启示录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茶点故事阅读 31,056评论 1赞 236活死人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沈念sama阅读 27,495评论 2赞 220日本核电站爆炸内幕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茶点故事阅读 31,967评论 3赞 216男人毒药:我在死后第九天来索命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753评论 0赞 9一桩弑父案,背后竟有这般阴谋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255评论 0赞 175情欲美人皮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沈念sama阅读 34,086评论 2赞 239代替公主和亲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茶点故事阅读 34,227评论 2赞 241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刘邦项羽谁才是真英雄——关于《垓下歌》和《大风歌》的交叉赏析一提起项羽和刘邦,你会出现两个怎样的形象呢?是不是觉得项羽是那么高大豪迈,而刘邦却是一副小人得志的猥琐样呢?难道真...谢风车阅读 3,477评论 2赞 5安徽游学第4天:乌江霸王祠 虞姬虞姬奈若何 沈若帆 南京 高二 人皆谓霸王别姬,旷世情爱。古今迁客骚人为之感叹,戏曲诗文皆颂之...乐仁智l让文字在山水间跳舞阅读 2,082评论 0赞 6千古无二的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垓下歌》 随...薛定谔的船锚阅读 535评论 0赞 1易中天品项羽易中天品人录之项羽(一)贵族与流氓 项羽最后还是打败了。他败在了刘邦手里。 项羽怎么会败给刘邦呢?项羽是英雄而刘邦...关念阅读 2,304评论 4赞 30数学绘本——过去的人们是怎样数数的今天范老师带我们走进了数学绘本第六讲:过去的人们是怎样数数的。通过学习,使孩子们长了见识,学到了更多的数学知识,不...河南登封市东华镇袁村小学常老师阅读 9,001评论 1赞 5评论0赞11赞2赞赞赏更

如何比较刘邦《大风歌》与项羽《垓下歌》? - 知乎

如何比较刘邦《大风歌》与项羽《垓下歌》?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项羽刘邦汉朝楚汉战争史记人物如何比较刘邦《大风歌》与项羽《垓下歌》?项羽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刘邦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显示全部 ​关注者65被浏览117,125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17 个回答按时间排序宝贝琪​ 关注刘邦这首大风歌,不是一般的人写的出来的。太大气了。大风起兮云飞扬,这一句话,我想到了人作为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以及刘邦从一个亭长,到汉朝开国皇帝,站在中国当时的历史中心的冲天豪气和人作为个体在世界和宇宙之中,是如此的渺小和孤独。这就是刘邦当时回到家乡醉酒后的真情流露,即便他不是诗人,却超过了寻常诗人n个档次。与之相似的还有陈子昂的千古名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可这句诗多多少少却失在了失意和惆怅之上。至于项羽的垓下歌,感觉格局相对有点小器了,当然了,这并不能妨碍项羽的英雄气概。他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也让我有一瞬间的共鸣。我也觉得自己不得其时,鲜被理解,一直默默坚持和承受,心里话只能自己和自己说,我真的太累了。脑子里此时此刻想到一幕自己的心上人在抚琴,自己安静闭目的样子。还想到了笑傲江湖的绿竹巷的故事...可是人生毕竟不是小说,金庸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人物们的遭遇也只是作者一句句写出来的话而已。思绪又飘到了那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如今完完全全体会了这句诗的含义——这是一句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要论我与之的契合度,不谦虚地讲,我简直就觉得这句诗是我前世写的。如果是我,喝醉后卧在沙场,身陷这般情形,我会想到我这一生即将沉沦于死的虚无缥缈之中...借着酒劲,让我发出对这辈子的遭遇无可奈何的感慨,又无话可说地,爽朗地苦笑和大笑——我就是我,事至如今,醉卧沙场,那这就是我的命数——我得认,但是我又不甘心。就此闭上眼吧,但愿只是醉后的一梦。但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梦呢?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可是至少得让一个七尺男儿扬眉吐气一次吧!编辑于 2023-03-14 22:20​赞同 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峰子无话可说​ 关注沛县派出所所长刘三和楚国落魄贵族项羽,在中原大地上经过多次大规模聚众斗殴,最终以项羽落败刘邦获胜而告终。四海归一,天下一统,多年的军阀混战暂时告一段落,刘三终于成为这片土地上说一不二的大哥。当然,这些年,一直跟着大哥,抛家舍业、东奔西走、冲锋陷阵的小兄弟们图个啥?不就是为了等你当了皇帝,自己能迎来封侯拜相、光宗耀祖、封妻荫子这些荣耀。所以大家一致推举刘邦出任帝国最高领导人。这个古人,没有说,别人一推荐,就立马表态:“好好好,没问题,我当仁不让,只有我有这个资格胜任。”没有这种说法,这属于臭不要脸。就算你内心里再怎么想当皇帝,也得装装X,表示不是你自己想当,是没办法,推辞不过,为了这群哥们弟兄,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顺应天意、顺应民心,不得已而为之。这就是典型的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所以刘邦经过 “三辞三让”之礼,即皇帝位,国号“汉”,封七位异姓诸侯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信(与汉初三杰不是同一个人,同名不同人)、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赵王张耳。天下大定,荣登九五,必然要好好庆祝庆祝。在一次大型Party上,刘邦端着酒杯,对众人言:“大家来一起来复个盘,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大家都说说,我为什么得到天下?项羽又为什么失去天下?”就有人就答道:“虽然陛下经常傲慢侮辱人,但是每次打仗,只要获得战利品,都对有功之人大加赏赐,与众人分利,而项羽平时待人仁厚,但是嫉贤妒能,有功不赏,获利不分,这就是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刘邦笑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我不如萧何;统帅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才,但是我能够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取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却不能用,最终导致失败。”看来,自古以来,“人才”都是最贵的,成就事业必须要会用人。刘邦当了皇帝后,每隔五天就要去拜见他爹刘太公一次,跟平民百姓的礼仪一样,刘太公的管家就劝道:“如今陛下虽然是你儿子,但毕竟是皇帝,你虽然是父亲,但毕竟是臣子,天下哪有皇帝给臣子行礼的道理,这样下去,皇帝的威严何在。”等到下次刘邦再去拜见老爸时,刘太公直接抱着扫帚出门来迎接儿子(这是一种礼仪),刘邦大惊,赶紧上前搀扶,刘太公言道:“您现在是皇帝了,怎么能为我乱了天下的法度。” 为了避免今后这种尴尬的情况,刘邦只好封他爸为太上皇,但是觉得刘太公的管家比较懂事,赏了黄金五百斤。当了领导,老爸都得按职位尊卑来拜见自己,还得小心翼翼,这他娘的,权力真是灭绝人性,然而世上众人皆趋之若鹜,前仆后继。刘邦心里有点不踏实,本来秦始皇已经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但是迫于当时形势,刘邦不得不封了几个王,还都是异姓王,这几个人都不姓刘,跟自己不是一条心,得找机会把这几人给收拾了。先是楚王韩信被告谋反,刘邦本想派兵征讨,但是转念一想,这大汉帝国,大半地盘都是韩信打下来的,这用兵一道,肯定不是韩信的对手,不如来点小阴招,省时又省力。于是,派人通知韩信来异地开会,结果人一到,当即逮捕,立马降级为淮阴候。从此,韩信被剥夺了实权,每天只能在家里无所事事,闷闷不乐。但是就算是这样,也逃不脱被杀的命运,没多久,吕后伙同萧何,诓骗韩信入宫,令人在长乐宫中将其斩杀,并诛灭三族,这就是所谓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梁王彭越,也是被告谋反,本来刘邦还念及旧情,没有下令处死,结果吕后言道:“彭越是游击战的祖师爷,又比较勇猛,如果不处死他,无异于放虎归山,留下祸患。”刘邦一想,还是自己的老婆有见识、觉悟高,具备大局观,下令把彭越剁为肉酱,然后把彭越牌肉酱分给所有的诸侯王,用这种残忍的方式告诉大家,这就是反叛的下场。韩王信,匈奴来攻击他的都城马邑,韩王信不敌,干脆投降了匈奴,做了名副其实的“汉奸”,一转脸,带着匈奴人来打自己的汉族同胞,最终兵败被杀。长沙王吴芮,是几个异姓王里面结局最好的。因为过世比较早,得到了善终,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吴臣。长沙国地盘离中央比较远,实力比较弱,威胁不大,所以被收拾的顺序一直靠后。但是后来吴臣帮助朝廷收拾了自己的姐夫淮南王英布,刘邦大喜,把长沙国世世代代封给了吴家,成为仅存的一位异姓王,王位一直传了五代,直到吴家绝后才结束。淮南王英布,也是被告谋反,最终被逼真反叛,兵败后投奔自己大舅哥吴臣,可是现任长沙王大舅哥害怕被牵连,一番权衡利弊,觉得为了一个落魄便宜姐夫冒险不划算,还是保住自家的荣华富贵比较实在。所以就讲不了什么江湖道义了,甭管什么亲戚朋友、哥们弟兄,那都是过眼云烟,只有富贵才是硬道理,心一横一咬牙派人把自己的姐夫给干掉了。燕王臧荼,看出了刘邦有收拾他们这群异姓王的心思,整日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以其这样等死活受罪,不如反他娘的。于是臧荼起兵反叛了,一度攻占代地,但是没有折腾多久,被刘邦亲征给收拾了。赵王张耳,也是死得早,得以善终,王位传给了儿子张敖,刘邦甚至把女儿嫁给张敖,成了皇帝女婿,但是就算是这种关系,也逃不掉被废的命运,最终被牵连进一场刺杀案,被废了王爵,贬为宣平侯。这一切都弄完,刘邦稍微踏实点,因为天下除了长沙王,其他的王全都是老刘家人了,肥水终于不用留到外人田。此时,这位生逢乱世,布衣起家,在风云激荡之际,开创大汉王朝的沛县刘三,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波澜壮阔的一生,到头来终究不过一捧黄土。“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发布于 2022-11-16 22:56​赞同​​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垓下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_项羽古诗_古诗文网

垓下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_项羽古诗_古诗文网

古诗文网

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

我的

APP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两汉·项羽《垓下歌》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7b0679dcf4a4.aspx

垓下歌

项羽〔两汉〕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可时运不济宝马也再难奔驰。乌骓马不前进了我又能怎样呢?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注释垓(gāi)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固镇县濠城镇。兮:文言助词,类似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骓(zhuī):意为顶级宝马。虞:即虞姬。奈何:怎样;怎么办。奈若何:拿你怎么办。若,你。

参考资料:完善

1、

吕晴飞 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1-2

赏析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垓下歌》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项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风云的业绩。项羽是将门之子,少年气盛,力能扛鼎,才气超群。他胸怀大志,面对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于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项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23岁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投入起义的大潮,成了诸路起义首领中的佼佼者。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与几倍于己的秦军进行浴血奋战,奇迹般地灭了秦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项羽被困,误认为汉军已经把楚国的全占领了,他慌张地从床上爬起来,饮酒消愁。看着即将永别的美人,看着心爱的骏马,忍不住唱出了这首慷慨悲凉的《垓下歌》。作诗之后,项羽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参考资料:完善

1、

吕晴飞等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0年 :1页 .

2、

李春祥等 .乐府诗鉴赏辞典 .河南 :中洲古籍出版社 ,1990年 :101-102页 .

简析

  《垓下歌》是项羽在垓下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诗。此诗概括了诗人平生的业绩和豪气,表达了他对美人和名驹的怜惜,抒发了他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下那种充满怨愤却无可奈何的心情。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叱咤风云的气概,篇幅虽短小,却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个人的渺小无力而沉重叹息。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段西)边自刎。项羽至今为止一直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勇猛的著名武将,称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ea0c2ce3af6d.aspx

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段西)边自刎。项羽至今为止一直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勇猛的著名武将,称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篇诗文 ► 6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夏节纯和天清凉。百草滋殖舒兰芳。——两汉·曹植《艳歌行》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d0c16da6d5f2.aspx

艳歌行

曹植〔两汉〕

夏节纯和天清凉。百草滋殖舒兰芳。

完善

双鹤俱遨游。相失东海傍。雄飞窜北朔。雌惊赴南湘。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不惜万里道。但恐天网张。——两汉·曹植《诗》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d21450a65e2c.aspx

曹植〔两汉〕

双鹤俱遨游。相失东海傍。雄飞窜北朔。雌惊赴南湘。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不惜万里道。但恐天网张。

完善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享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豪暴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两汉·司马迁《游侠列传序》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3d529fd2505a.aspx

游侠列传序

司马迁〔两汉〕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享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豪暴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完善

微信扫码登录

首次需关注公众号 |账号登录

X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从文学角度哪个更胜一筹? - 知乎

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从文学角度哪个更胜一筹?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文学项羽刘邦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从文学角度哪个更胜一筹?关注者16被浏览16,854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12 个回答默认排序采薇山阿​ 关注秦朝十五年间,楚歌鲜闻。而《垓下歌》和《大风歌》,实际是继承战国末的楚歌、楚辞而来。其后,楚声一时响唱汉庭。刘邦的《鸿鹄歌》,戚夫人的《舂歌》,以及刘邦儿子刘友、被吕后囚禁而死前做的《歌》(诸吕用事兮),也是怨愤哀婉的楚歌。当然,不论是作为帝王的刘邦,还是戚夫人,刘友,他们巩固天下的思虑或者对自身遭受迫害的幽怨,和作为乱世忠臣的屈原相比,感情性质和倾向都是大不相同的。刘邦的《大风歌》,在题材上表现了亲合政治的倾向,艺术上也走向简俗质直。这首歌作于高祖十二年,刘邦剿灭英布叛军,路过沛地,置酒宴请家乡父老,酒酣之际而作。歌罢,慷慨伤怀,泣下数行,表现了对守卫江山的深切忧虑,感情深沉,是帝王之忧。而《垓下歌》做于汉高祖五年,项羽身处垓下之围,兵少食尽,四面楚歌。他自知大势已去,于是悲歌慷慨。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富于英雄失路之美,开后世英雄儿女的爱情传奇先河,单纯、质朴、自然,富于本色美。情感真实、充沛而激烈,有感人的力量。林庚评价:“带着草莽粗野悲壮的力量”。有千载不平之余愤。因而项羽也成了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比较这两首歌,在题材与情感倾向上都有不同。能和《垓下歌》比较的,是刘邦的另一首《鸿鹄歌》,两者都为别姬而作: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全体用比,抒发了刘邦迫于形势而不得替易太子的无奈。《西京杂记》:“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涟。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霸王别姬与高祖别姬,这两者才是应该对比的。发布于 2021-12-01 19:41​赞同 6​​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新兰home​ 关注刘邦和项羽是一体两面的,楚汉争霸阶段唯二的同样级别的人物,垓下歌更具失败之际悲剧色彩,大风歌则有终成帝业的大气磅礴,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司马迁写的。发布于 2021-12-01 21:46​赞同 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垓下歌》与《大风歌》赏析和对比

《垓下歌》与《大风歌》赏析和对比

首页名言文章故事感悟

《垓下歌》与《大风歌》赏析和对比

时间:2015-09-21 作者:网络

  

  无情未必真豪杰,不是诗人亦吟诗

  

  ——《垓下歌》与《大风歌》之比较

  

  垓下歌               大风歌

  

  项羽                刘邦

  

  力拔山兮气盖世,      大风起兮云飞扬,

  

  时不利兮骓不逝。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骓不逝兮可奈何,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虞兮虞兮奈若何?

  

  秦朝统治被推翻后,刘邦项羽为争夺皇权又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项羽战败,自刎身亡,刘邦取胜,建立汉朝。然而他们并不以诗文著名,二人的《垓下歌》和《大风歌》却流传于世。它们虽同为楚歌体抒情短歌,但一是慷慨悲歌,一为雄豪绝唱;一是写打江山者得江山之瞬间心胸,一是写盖世英雄之壮烈扼腕。真可谓各有千秋,不同凡响。

  

  一、一是困于垓下,一是班师回朝。

  

  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位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秦末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的大环境下,他以拔山之力、盖世之气,突起于垄亩之中,没有任何凭借,很快就摧毁了暴秦的政权,于是宰割天下,分封王侯,号称“西楚霸王”。楚汉相争,开始时项羽节节胜利。后来由于项羽骄傲自满,刚愎自用,导致其战略上连续失误,而刘邦则逐渐转败为胜。最后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兵少粮尽,自知败局已定。夜饮帐中,面对美人虞姬,宝马乌骓,乃慷慨悲歌。唱出了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穷途末路的悲慨。《垓下歌》这首诗从项羽口中唱出,使人感到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英雄末路的无奈溢于言表。

  

  刘邦有雄才大略,然而取得天下,并非是因为他本人武艺超群,谋略过人。实际上,刘邦他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部队的协同作战。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部队联合起来反对刘邦,他是无法应付的。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想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陆续消灭。当时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亲自率军征讨,英布败逃,刘邦命其部将乘胜追击,自己则班师回朝。归途中,他停留在自己的故乡沛县,在沛宫摆下筵席,与家乡父老纵情欢歌,酒酣刘邦击筑起舞,慷慨悲歌。《大风歌》刘邦唱得踌躇满志,抒发了他的政治抱负。

  

  二、一是英雄气短,一是踌躇满志。

  

  《垓下歌》和《大风歌》都是短歌,都是英雄的心声,都是历史转换中重要人物的重要瞬间的重要情怀,均是因事生情,因情放歌,无意为诗而成绝唱者。

  

  《垓下歌》动情地抒写了一个曾经让历史也为之惊叹的慷慨悲壮英雄的悲哀,令人动容兼动情。四面楚歌中,项王在惊讶之余心生悲凉之感,夜起,在帐中饮酒,品味人生的苍凉,悲愤之情在胸中激荡,于是吟唱了流传千古的《垓下歌》,项王泪流满面,虞姬在一旁轻声相和,左右大臣闻听此曲,皆低头啜泣,不敢抬头看见项王的痛苦表情,这是英雄的无奈。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

  

  刘邦的《大风歌》,是一位开 国君主的胜者之歌,它气势磅礴,雄浑动人。刘邦在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吟唱《大风歌》,表现出了自己夺得天下难以抑制的喜悦心情,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思考,也是面对这个庞大的汉帝国如何发展的一种踌躇与兴奋。

  

  三、一是慷慨悲歌,一是刚毅雄健。

  

  《垓下歌》与《大风歌》,虽一为英雄末路的悲歌,一为开国雄主的绝唱,一为情调低沉,一为情调高亢,却能一样感染读者,传唱千古。

  

  《垓下歌》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可它愤恨直抒,毫不掩饰,因此痛快淋漓,故诗中运用了“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的顶真手法,“虞兮虞兮”的反复修辞,形成一唱三叹的语调,从而造成一种令人为之感叹唏嘘的效果,具有强烈的悲剧气氛,极富艺术感染力。

  

  《大风歌》一诗写事抒情融于一炉,风格刚毅雄健、壮志凌云。这首诗写得气势轩昂,笔力雄健。全诗仅三句,首句起兴,展现群雄相争中的风云变幻,后两句抒发了自己平定天下,开创大汉基业的喜悦心情,表达了渴望巩固统治、维护政权的迫切愿望,将开国君主的胸襟、奋力向上的大风的意蕴相交融,构成了一首旋律高昂、节奏明快、风格独异的短歌。

  

  《大风歌》与《垓下歌》同体裁,同时代,都是英雄的心声。《垓下歌》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可谓慷慨悲歌;而《大风歌》踌躇满志、心忧天下,可谓豪迈欢歌。

上一篇: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原文及赏析

下一篇:李清照《一剪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励志古诗导航

励志古诗

青春诗歌

顾城

中国梦

猜您喜欢

返回首页 |

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哪个更经典? - 知乎

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哪个更经典?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哪个更经典?帅先生说让经典走进大众古诗词有个很特别的类型——帝王诗,也就是君王写的诗。最知名的可能要数楚汉相争的两位主角,项羽的《垓gāi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我们先来听听西楚霸王的心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有着移山之力,我的气魄可以盖世,但是时运不济,我的好马不能奔腾。我的好马不能奔腾,我该怎么办呢?虞姬,虞姬,我该怎么面对你呢?在那个战火纷争的时代,项羽曾是天下的统治者,但此时他英雄末路,一曲悲歌让人感伤。相比之下,隐忍多年的刘邦,此时则是意气风发: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猛烈地吹起,云彩随风飘荡。我将把威名传遍海内,然后回归故乡。我只希望有英勇的士兵可以保卫国家的四方。后世对这首诗的评价很高。刘邦从卑微一步一步走成汉高祖,一直以来的形象是精明、善用人事,他能写出这样一首气势十足的诗歌,还是挺令人吃惊的,可能是他所处的位置不一样了,思考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世事浮沉,城头变幻大王旗,《垓下歌》和《大风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邦低开高走,隐忍而坚定,项羽高开低走,勇敢而悲壮。我觉得后人无法评价孰(shú)优孰劣,只能说人生无常,无论面对何种命运,我们都应以坦然的态度去接受,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苏轼的那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huán lèi)江月。更多精彩内容请到视频号,搜索并关注“帅先生说”。发布于 2023-07-03 16:52・IP 属地广东刘邦项羽​赞同​​添加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